据报道,“坚毅教育”成美国当下流行的教育理念,这从一本书的“折射”中可以看到:2016年5月,一本名为《坚毅:激情和坚持不懈的力量》的教育类书籍自出版不到1个月,不仅成为亚马逊的月度畅销书,还在网站教育认证和发展类图书畅销榜上排名第一,并得到媒体广泛好评。该书作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美籍亚裔心理学教授安杰拉·达克沃思。
什么是“坚毅”?达克沃思定义如下:“坚毅是激情,是对长期目标的坚持不懈;坚毅是有耐力,是坚持你的未来目标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非常努力地使未来目标变成现实;坚毅是把生活当成马拉松,而非短跑冲刺。”有教育工作者认为,坚毅的品格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。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,如何让TA更乐观、从容地走自己的人生路,当面对嘲笑、不理解,甚至是指责时,还能不改初心,坚持做自己,这就是坚毅教育所塑造的人格力量。
我欣喜地看到这位教育工作者把坚毅品格的培养对象定为“TA”。“TA”包含了他和她。对于坚毅品格的培养,没有按照性别区别对待并诉诸教材内容和教育方式的不同。笔者对此有欣喜是出于另一方面的忧虑,欣喜与忧虑相对而生。忧虑来自看过的“男孩越来越没‘男孩样’,要不要进行阳刚教育”的担忧以及围绕此担忧而引发的分性别教育方式。
任何危机都令人不安,“男孩危机”也不例外。但与一般的危机不太一样的是,“男孩危机”中有的并非真正的危机,而是在女孩崛起映衬之下的一种伪危机。比如,有人担忧:现在男孩的“阳刚之气”似乎越来越缺乏了。殊不知,所谓的“阳刚之气”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,今日的阳刚之气并不同于昨日的,而将来的也很可能不同于今日的。比如,《水浒传》那个年代的阳刚之气大概是像梁山好汉那样的“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”,聚啸山林,快意恩仇……但现在还有人会推崇这样的“阳刚”吗?以今天的眼光看来,那并非“阳刚”而更接近“鲁莽”“横蛮”。深究起来,更值得怀疑的是:真有所谓的男人天生阳刚,女人天生阴柔这一天然的性格区隔吗?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,我们见过不少并不阳刚的男子和并不阴柔的女子,同样健康而可爱,丰富着我们对于“参差万象乃世界丰富之本源”的认同。
出于对“男孩危机”的担忧,有人拿出了“拯救男孩”的实际行动,比如有的地方推出了男女有别的教材和课程,还有人认为是中小学尤其是小学、幼教师资中的女教师太多导致了男孩的气质阴柔,应该通过提高男教师的比例来改善这一令人担忧的现状。于是,有个别地方通过倾斜性政策多招男老师,引发了招生分数面前男女不平等的舆论争议。有评论质疑,在婴幼儿阶段,父亲在家庭中是否也应更多地履行父职,不然,不还是母亲的影响过大,会导致男孩的阴柔之气过重?上学之后,再来通过提高男教师比例予以矫正,是否失之已晚?另有一种见解是:多少年来,不都是女性承担照料和养育责任居多,那为何从前没有“男孩危机”呢?
所以,探究其本质,“男儿危机”是在女孩崛起的新时代新气象下出现的新现象。是多年以来,我国推进男女平等在女性教育、发展、健康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表征,是青少年男女发展差距缩小的表现。与其说它是堪忧的危机,不如说是可喜的社会进步:男孩更加温润柔肠,女孩也不再是娇弱的林黛玉。彼此都更加趋于独立自信,一方的幸福并不需要建筑在对另一方的依赖与依靠之上。性别对立和差距缩小,对双方都是福音。
如果说有“男孩危机”,那其实是“教育危机”的某种表征,这种危机在女孩方面也存在,只不过,其社会关注来得不如男孩的那么及时和敏感。针对男孩“阳刚教育”所强调的勇气和责任意识与素质的培养也是女孩所需要的。所以,因性施教务必要慎行。
好在时下的“坚毅教育”不分性别。据报道,达克沃思坚信,如果学校可以教孩子学会“更坚毅”,那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成功。短短几年,美国很多学校开始把坚毅理念引入课堂,把培养坚毅、激情、自制力、乐观态度、感恩精神、社交智力、好奇心作为性格培养的重要方面。如何塑造坚毅?目前所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培养“成长型思维”:坚信人的学习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,可以通过努力发生变化。大脑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被训练的,拥有此种思维模式的人更能接受挑战。同理,在教育观念上,我们也当接受女孩正在崛起的现实,并视之为可喜的进步。
转载请注明:T台时尚女性网 » “坚毅教育”不分性别